
上半年咸寧返鄉創業主體勁增六成 四代企業家把深圳工廠“打包”回鄉


核心提示: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婷 通訊員 王裕華 劉斐 劉建平23億元!通城縣今年招商引資的最大手筆,來自一個由60后、70后、80后、90后組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婷 通訊員 王裕華 劉斐 劉建平
23億元!
通城縣今年招商引資的最大手筆,來自一個由60后、70后、80后、90后組成的深圳通城籍企業家“返鄉團”。他們以鄉情為紐帶,以產業為依托,抱團回鄉打造湖北恒鑫電子信息創新科技產業園。


血糖高于7.0的人,牢記此法,血糖早自由!
咸寧市通城縣經濟開發區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園,集聚了65家電子信息企業。(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建平 供圖)
這場跨越代際的返鄉創業浪潮,正在咸寧興起。擁有300萬人口,常年有50萬人在外打拼,咸寧全力打造“咸創無憂”返鄉創業服務體系,實現了人口逆向流動,讓返鄉創業成為共同選擇。
今年上半年,咸寧市新增返鄉創業主體4112家,同比增長六成。
是什么力量讓“雁歸來”熱潮持續升溫?連日來,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蹲點調研,探尋背后的密碼。
“研發銷售留深圳,生產制造遷通城”
通城這個“四代同創”的項目,源于去年年底的一次鄉情聚會。
80后企業家、深圳市茂達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方茂,拋出了醞釀已久的念頭:“現在老家發展這么好,不如把深圳的產業‘打包’帶回去?”
盧方茂的“產業集群返鄉”構想清晰而務實:將在深圳分散經營的半導體芯片封測、智能終端、新型顯示、云計算與大數據、新能源汽車配套等五家關聯企業,打包成一個閉環供應鏈,“研發銷售留深圳,生產制造遷通城”。
他的提議瞬間點燃聚會——60后龔黎明擁有新能源汽車配件轉型經驗,70后杜開山貢獻供應鏈管理專長,80后盧方茂整合半導體芯片封測技術,90后汪幕志和王警則注入電商渠道和機電設備創新活力,四代人優勢互補,讓構想落地有了支撐。
他算了一筆賬:通城人工成本比深圳低40%,工業電價便宜25%,疊加政策優惠,綜合成本優勢顯著。
“回歸不僅是鄉情,更是看重發展機遇。”南下打拼近20年,盧方茂強調返鄉絕非一時沖動。
他看中的是家鄉悄然成形的產業基礎:通城雖是小縣城,卻藏著電子信息產業的“隱形冠軍”:65家電子信息企業集聚成勢,其中有6家國家級“小巨人”和32家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構建從原材料到元器件、零部件、整機產品、消費終端的完整產業鏈條。
返鄉企業的成功案例也給了他信心——通城的兩家上市企業之一瀛通通訊,由返鄉楚商黃暉創辦,18年間裂變出3家子公司,帶動就業3000人;省級“金種子”企業三贏興光電,從深圳回遷13年,產值激增數十倍,成為國家級“專精特新”。


腎囊腫的源頭已找到,不是抽煙喝酒,第一名很多人天天都在做!
湖北三贏興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塵車間內,技術工人正對一批即將發往深圳的智能攝像頭模組進行檢測。(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建平 供圖)
這份“鄉遇共識”,迅速引起通城縣委、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快速行動。
“專班跟進、特事特辦,從項目洽談到簽約落地,速度之快、效率之高,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家鄉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求發展的決心。”盧方茂感慨,項目享受“1050”極速審批,企業開辦1個環節、0.5天辦結、0費用。


血糖超過8.2,專家建議空腹吃點它,連吃一周,血糖穩定在5.5!
瀛通通訊車間。(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建平 供圖)
“不再依賴鄉情單點突破,而是靠產業生態的系統支撐。當一棵大樹能帶來一片森林,回歸才真正可持續。”通城縣委書記黃建平表示。目前,全縣48家規上電子信息企業中,87.5%為回歸企業,形成“引進一個、帶動一批、建強一鏈”的共生效應。
“以前父輩是離鄉找機會,現在我們帶著機會返鄉”
“以前父輩是離鄉找機會,現在我們帶著機會返鄉。”90后張錦的這句話,道出了代際創業的邏輯變遷。
在咸寧市咸安區鑫眾誠創業孵化基地,這個放棄廣東高薪返鄉創業的年輕人,用5000元創業補貼和30萬元信用貸款,將戶外用品賣到東南亞。
鑫眾誠創業孵化基地創辦人李亞光,本身也是返鄉創業代表,“缺資金、缺場地、缺經驗,是創業初期的‘三座大山’。”2023年,在咸安區人社局的支持下,他搭建起這個“創業暖巢”,為創業者提供從風險評估到融資對接全周期服務。
他介紹,基地40%的創業者是“杭漂”“深漂”青年,他們帶回來的不僅是項目,更是跨境電商、國際物流等新業態。
“是家鄉的創業政策讓我們敢放手一搏。”32歲的徐志成對此深有感觸。他與俄羅斯籍妻子安娜,共同創辦的湖北安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,成立僅一年營收就突破千萬元。徐志成說,孵化基地免除租金,還幫忙對接客戶資源,現在業務已覆蓋全國主要港口。


天然的“雄性激素”找到了,效果讓人臉紅,男人過五十要多吃!
徐志成回鄉創辦的國際物流公司。
像這樣的孵化基地在咸寧已有20余個。這些基地針對性開展創業培訓、導師幫扶等全周期、全要素、專業化服務,配合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、最高30萬元信用貸款、小微企業500萬元擔保貸款及3年50%貼息,精準滴灌讓“創業種子”破土拔節。
“要讓創業者像種子一樣,落在哪里都能破土。”咸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進介紹,咸寧構建“孵化基地+示范園區+特色產業”三級平臺矩陣,覆蓋市縣鄉村,破解創業痛點。
實施返鄉創業行動以來,咸寧今年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2.7億元。數據顯示,每1位返鄉創業者能帶動7人就業,形成“引進一個團隊、培育一個產業”的乘數效應。
“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,打造全鏈條生態”
“當年政府貼息200萬元助我起步,現在政策比當年更給力!”站在昊天建材城的大廳里,陳向陽感慨返鄉創業的“時代之變”。
16年前,他從廣東佛山回到咸寧,如今又說服兒子陳宇軒從廣東返鄉加入創業隊伍。
昊天建材城是咸安區首個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園。300余家商戶、4000余名從業人員中,70%以上是返鄉創業者——退伍軍人、大學生、沿海務工人員在此匯聚,形成獨特的創業生態。
這樣的創業沃土正在咸寧全域鋪展,17個重點鎮創業園星羅棋布,553家實體企業扎根鄉土。
在通山縣南林橋鎮南林村,徐建明返鄉創辦的恒順光學眼鏡廠,產品遠銷俄羅斯、東南亞,帶動8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。
30公里外的大畈鎮隱水村,隱水洞、龍隱山等文旅項目的紅火,催生出“農民變創客、農房變客房、特產變商品”的“小微”創業潮,全村人均純收入近2萬元。
“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,打造全鏈條生態。”陳進介紹,這種轉變帶來顯著成效——政策陽光、平臺支撐、產業引導環環相扣,讓返鄉創業從“一時紅”邁向“持續火”。
- 下一篇:暫無
- 上一篇:極目政情|中國女檢察官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,優秀的她們都說了啥?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